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大愛之道廣披寰宇 長情之路古往今來

慈濟成立五十周年,30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慈濟五十‧無量義」經藏演繹,總統馬英九親臨祝賀,向證嚴法師致贈「淑世濟度」匾額,副總統吳敦義也蒞臨會場,致詞時以「上善若水、慈濟眾生」祝賀及肯定慈濟,另外,美國國土安全部宗教及鄰居夥伴中心主任David L. Myers(大衛.麥爾斯)也帶來美國總統歐巴馬親筆簽名的祝福與感恩信函。證嚴法師感恩各界祝賀,並表示,「為天下蒼生付出,是慈濟的責任」,全球慈濟人共聚一堂,回首半世紀大愛的足跡,也期許天下無災難。

慈濟於1966年,由證嚴法師與30位婦女,每天每人存五毛錢,在花蓮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今年屆滿五十周年。從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克難精神,到現今大愛之道通往全球五大洲,五十年古往今來的歲月裡,秉持「為佛教、為眾生」精神,實踐慈善、救助關懷行動,大愛持續守護臺灣,為苦難之的眾生,點燃希望明燈。

30日的慶典活動,一如五十年來,每月農曆廿四日的精舍放發日,也是五十年來第619場的發放,邀照顧戶到精舍,參與各項人文帶動,常住法師禮誦《藥師經》,如常舉行發放。

30日下午兩點至四點,在花蓮靜思堂辦「慈濟五十‧無量義」經藏演繹。講經堂舞台上投影,放映著五十年來,慈善工作一幕幕歷史影片與一張張老照片,慈濟志工、慈濟四大志業體同仁們透過肢體演繹,搭配主持人導讀《無量義經─德行品》、《無量義經─說法品》,印證慈濟五十年來所走的每一個腳步;運用畫面設計隊形與肢體動作,除了帶領民眾了解慈濟大愛如何走過克難五十年,也融入佛法呈現意境,以現代科技弘揚佛法。

總統馬英九、副總統吳敦義與各界貴賓兩千多人在花蓮靜思堂與會,並從花蓮與桃園、台中、彰化、高雄、屏東、關渡、板橋、三重靜思堂,及慈濟發祥地花蓮靜思精舍,共計九個地方連線同步慶賀,美國國土安全部宗教司主任David L. Myers(大衛.麥爾斯),也代表白宮獻上致詞祝福。

總統馬英九致詞時表示,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大陸,從中國大陸傳到臺灣,幾十年下來,在臺灣發揚光大,「在臺灣,看到佛教發揮驚人的力量!」與其他國家的佛教完全不一樣,馬總統「運作入世化」、「管理企業化」、「信徒志工化」及「發展國際化」四大特點,肯定證嚴法師帶領全球慈濟人,持續進行慈善工作。

「我常會想,臺灣這五十年若沒有慈濟會怎麼樣?世界若沒有慈濟又會怎麼樣?」馬總統進一步指出,在臺灣,看到慈濟也將寬容及博愛的精神,發揮到極致,「這一點,我對上人非常的佩服!」也成為臺灣特別的軟實力,馬總統並特地向證嚴法師致贈題有「淑世濟度」的匾額祝賀。

副總統吳敦義偕同夫人蔡令怡女士一起參加慶典活動,吳副總統致詞時表示,證嚴法師個子不高、肩也不寬,「可是卻一肩挑起天下人的重擔」,除了以「上善若水、慈濟眾生」肯定慈濟。

另外,美國國土安全部宗教及鄰居夥伴中心主任David L. Myers(大衛.麥爾斯)致詞時,帶來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親筆簽名祝福信函,也代歐巴馬總統誦讀祝福文,信中表示,祝福慈濟五十周年慶,慈濟志工深耕社區、帶動服務、愛無差別,付出無所求,為全人類打造理想目標,及永續性的進步與發展而努力。

慈濟人以超越種族、國家、語言、膚色、宗教信仰的大愛行動,平日從事社區關懷活動,遇到重大災難時,則投身急難救助行列。從近期臺灣的臺南震災、蘇迪勒風災、高雄氣爆、復興空難等等;乃至於尼泊爾震災、菲律賓海燕風災、日本三一一震災、四川震災、緬甸納吉斯風災等重大災難,慈濟人皆即時投入、親手付出、膚慰苦難。

在國際矚目的難民援助上,慈濟人在約旦、土耳其、塞爾維亞、德國、加拿大等地,因地置宜視難民需要給予膚慰關懷、提供物資及醫療個案扶助、開辦難民學校輔導孩童就學、協助難民家庭社會適應等。

今年慈濟五十周年慶的精神,是「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慈濟人以寸寸愛鋪路走過來,分分情連接到未來,大愛長情始終如一,在臺灣舉行慶典的同時,全球慈善關懷仍持續進行,如日本慈濟志工,在熊本強震後,日日進行勘災作業,以便能因應隨時投入的賑災行動,全球慈濟人也共同祈願天地祥和,人皆平安。

證嚴法師開示時表示,慈濟走過半世紀,從五十年前慈濟剛成立時,30位婦女提起菜籃子買菜時,省下五毛錢行善的竹筒歲月背景,五十年後的現在,全球慈濟人則要共同挑起天下人的米籮,慈悲的同時,更需要智慧,「悲智雙運」是所有慈濟人謹慎而用心的付出,「為天下蒼生付出,是我們的責任」

馬英九總統贈匾額吳敦義副總統致詞美國歐巴馬親筆簽名祝福與感恩信函精舍藥師法會

發佈日期: 2016-04-30
新聞分類: #社會 #公益 #花蓮縣
新聞標籤: #證嚴法師 #慈濟五十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Android App: http://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tw.fingermedia.news.android_clie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