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鹿港,以大型裝置藝術創作《野宴》代表台灣參加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黃步青,12月15日上午十時,在佛光山惠中寺舉辦記者會,與大台中地區民眾分享他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分館舉辦《大地‧生命與愛戀》黃步青個展的創作歷程和藝術堅持。
藝術足跡曾遍及倫敦、韓國、上海、紐約、魁北克及匈牙利等地,在台灣當代裝置藝術領域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黃步青,目前定居台南,任教於成大建築系,現年68歲的他創作熱力依然不減當年。他於1969年就讀師大美術系期間,因不滿教育制度的僵化,便跟隨藝術家李仲生習畫,奠定他堅實的繪畫基礎和現代藝術思想。1981年他與已故妻子李錦繡聯袂赴法留學六年,於1987年取得法國巴黎大學造型藝術碩士學位。
以「寄語大海」、「工業荒蕪」、「眷村記憶」及「土地關懷─種子與報紙」為四大主題的《大地.生命與愛慕》個展,將黃步青源自於對自然鄉土的啟發、懷想,延伸到對生命情感的觀照和抒發,其中除了穿插他對環境品質的崩壞、工業文化的粗暴入侵、人文價值的停滯敗壞及對媒體失望的批判外,在土地、家園的大愛和夫妻、家人的情感間,也有一種特殊的連結方式和呈現。
黃步青表示,他喜歡去海邊撿拾物品,像是漂流木、自然廢棄物或工業癈棄物做為創作素材,也使用天然的蒺藜草種子當材料創作,他說自己喜歡自然,所以都用物品的原貌加上簡單的加工呈現。 在《大地‧生命與愛戀》展出的29件複合媒材及裝置作品當中,以大量蒺藜子沾黏於畫布上的《自畫像》,不但是作品中少有的創作風貌,更是他繼2008年在紐約展出後,首度在台亮相的作品。
黃步青認為自己擅長用裝置藝術說話,在作品「消失的記憶」中他使用大量的舊抽屜,這是他在經過眷村時,看到大量傢俱因為眷村拆除遭到廢棄,他覺得它們深具文化記憶,因此,把抽屜撿回去作為創作媒材,並以眷村老樹枝貫穿這些古老的回憶,像一棵樹,每個抽屜底部以不同的舊窗景佈置,讓每一個畫面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大地‧生命與愛戀》黃步青個展,不論是以妻子李錦繡生前書寫道德經合作而成的作品《思空非想》,或是《漂浪之戀》、《藍色記憶》及《舞孃》等,都是他備受好評的佳作。展出期間,主辦單位特別配合主題安排12月17日海洋吊飾手作課程及12/24藝術論壇,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大地‧生命與愛戀》黃步青個展,展出期間每天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免費參觀,週一休館),想一睹裝置大師黃步青堅持用拾荒方式取得媒材而飾以其文化質素的藝術創作,可逕向惠中寺聯絡,電話:04-22520375。
藝術足跡曾遍及倫敦、韓國、上海、紐約、魁北克及匈牙利等地,在台灣當代裝置藝術領域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黃步青,目前定居台南,任教於成大建築系,現年68歲的他創作熱力依然不減當年。他於1969年就讀師大美術系期間,因不滿教育制度的僵化,便跟隨藝術家李仲生習畫,奠定他堅實的繪畫基礎和現代藝術思想。1981年他與已故妻子李錦繡聯袂赴法留學六年,於1987年取得法國巴黎大學造型藝術碩士學位。
以「寄語大海」、「工業荒蕪」、「眷村記憶」及「土地關懷─種子與報紙」為四大主題的《大地.生命與愛慕》個展,將黃步青源自於對自然鄉土的啟發、懷想,延伸到對生命情感的觀照和抒發,其中除了穿插他對環境品質的崩壞、工業文化的粗暴入侵、人文價值的停滯敗壞及對媒體失望的批判外,在土地、家園的大愛和夫妻、家人的情感間,也有一種特殊的連結方式和呈現。
黃步青表示,他喜歡去海邊撿拾物品,像是漂流木、自然廢棄物或工業癈棄物做為創作素材,也使用天然的蒺藜草種子當材料創作,他說自己喜歡自然,所以都用物品的原貌加上簡單的加工呈現。 在《大地‧生命與愛戀》展出的29件複合媒材及裝置作品當中,以大量蒺藜子沾黏於畫布上的《自畫像》,不但是作品中少有的創作風貌,更是他繼2008年在紐約展出後,首度在台亮相的作品。
黃步青認為自己擅長用裝置藝術說話,在作品「消失的記憶」中他使用大量的舊抽屜,這是他在經過眷村時,看到大量傢俱因為眷村拆除遭到廢棄,他覺得它們深具文化記憶,因此,把抽屜撿回去作為創作媒材,並以眷村老樹枝貫穿這些古老的回憶,像一棵樹,每個抽屜底部以不同的舊窗景佈置,讓每一個畫面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大地‧生命與愛戀》黃步青個展,不論是以妻子李錦繡生前書寫道德經合作而成的作品《思空非想》,或是《漂浪之戀》、《藍色記憶》及《舞孃》等,都是他備受好評的佳作。展出期間,主辦單位特別配合主題安排12月17日海洋吊飾手作課程及12/24藝術論壇,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大地‧生命與愛戀》黃步青個展,展出期間每天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免費參觀,週一休館),想一睹裝置大師黃步青堅持用拾荒方式取得媒材而飾以其文化質素的藝術創作,可逕向惠中寺聯絡,電話:04-22520375。
發佈日期: 2016-12-13
新聞分類: #台中市 #文教
新聞標籤: #佛光山惠中寺 #黃步青 #野宴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Android App: http://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tw.fingermedia.news.android_clie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